在城市中行走
就如在森林中
這樣綠色、清新的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
2025年我市將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鄭州都市圈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要加快構建與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支撐保障體系,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基礎支撐。
《規劃》以鄭州都市圈空間范圍為重點,統籌考慮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其他區域,形成以鄭州都市圈為主體的全域生態環保大格局。
2025年,我市將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基本建成,城鎮人居生態環境更加和諧,濕地保護率達5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2天,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
2035年,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全面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的和諧都市圈、經濟集約高效的綠色都市圈、社會健康文明的宜居都市圈,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
《規劃》指出,要在鄭州都市圈構建“一軸、一心、一帶,雙環、多廊、多點”的多層次、多功能、復合型、網絡化區域生態格局。其中一帶是指提升南水北調生態帶功能。加強南水北調中線沿線防護林帶建設,打造以人工生態要素為主體的都市圈南北向生態涵養與景觀帶。
到2025年,還將統籌打造鄭州、開封、新鄉、焦作四市沿黃濕地資源,打造中原地區獨具特色的綠色生態、親水休閑和生物多樣性科普長廊。
會呼吸的城市令人向往,《規劃》以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家園為目標,加快構建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的都市圈城市生態系統。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這樣說來,我市像龍源湖公園一樣會呼吸的公園會越來越多。